灯灯遽遽传,非山亦非石
出处:《赤蕨岭大生石铭》
明 · 饶堪
世尊灵鹫山,坐下盘陀石。
宋帝如如山,曹溪坠腰石。
惭愧阴那山,赤蕨大生石。
须以实相见,勿问山与石。
若以山石观,镇州之□卜。
青州衣七升,柏树乾屎橛。
大愚胁下拳,临济捧头血。
稽首夜摩天,顶礼惭愧法。
灯灯遽遽传,非山亦非石。
宋帝如如山,曹溪坠腰石。
惭愧阴那山,赤蕨大生石。
须以实相见,勿问山与石。
若以山石观,镇州之□卜。
青州衣七升,柏树乾屎橛。
大愚胁下拳,临济捧头血。
稽首夜摩天,顶礼惭愧法。
灯灯遽遽传,非山亦非石。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构思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佛法的深刻思考。诗人将“山”、“石”、“人”、“法”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世尊灵鹫山,坐下盘陀石”,开篇即以佛教圣地灵鹫山和佛陀坐下的盘陀石为引子,暗示了佛法的崇高与庄严。接着,“宋帝如如山,曹溪坠腰石”,将历史人物宋帝与佛教圣地曹溪相联系,通过“如如山”与“坠腰石”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
“惭愧阴那山,赤蕨大生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通过“惭愧”二字,表达了对自身行为与佛法追求之间的反省。而“须以实相见,勿问山与石”,则强调了直接体验和内在真实的重要性,反对仅仅依赖外在形式或表面现象来理解事物。
后半部分,“青州衣七升,柏树乾屎橛”,通过比喻的方式,讽刺了那些徒有虚名、缺乏实质的人或事物,强调了内在价值和实际成果的重要性。接下来,“大愚胁下拳,临济捧头血”,运用典故,进一步探讨了智慧与勇气、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修行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困难。
最后,“稽首夜摩天,顶礼惭愧法”,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自我反省的重视,同时“灯灯遽遽传,非山亦非石”则寓意着佛法的传承与弘扬,以及超越表象、直达本质的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石”等自然元素的象征性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生、佛法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艺术表达,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