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茫茫谁与诉,此水终年有人渡
一朝荐书上藩府,捧檄又逐西征鸿。
去年将命来霅水,日日思亲春云起。
今年重到霅水头,看云思亲双泪流。
自言少小失所怙,鞠育恩深赖慈母。
母兮孝养犹有时,父兮一别终天悲。
当年兵尘暗广路,大母年高发垂素。
山中一月食无鱼,日夕临流心独苦。
跰足弗惮百里遥,六月火云天宇高。
鲜鳞深瓮贮江水,赪肩赤日行蓬蒿。
中途潦水深莫涉,咫尺苍茫失舟楫。
解衣抱瓮身与俱,瓮沉鳞跃身为鱼。
天高茫茫谁与诉,此水终年有人渡。
我闻此语心孔悲,天道幽远谅有知。
君不闻姜孝子,舍侧双鱼出江水。
又不闻王休徵,天寒解衣鱼出冰。
当时传信书太史,至今孝感人间称。
百年几人称孝子,九原有知犹不死。
古来上寿无百年,纷纷泯没谁与传。
王郎有父亦有母,母今白头称节妇。
一门孝节世所无,教子复有瞻云图。
我作歌诗徵不诬,他日太史春秋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王郎的年轻人,他的家庭背景和经历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孝道精神。诗中通过王郎的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父母的深厚情感与孝顺之道。
王郎出身于越地,家境并不富裕,却在山中专心读书,以期将来能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他的父亲早逝,母亲一人承担起抚养的责任,这份养育之恩深重无比。诗中提到,王郎虽从小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但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成长,母子之间的情感纽带异常紧密。
随着王郎的成长,他开始关注外界,最终被推荐给藩府,踏上了一段西征之旅。然而,每当他远离家乡,心中总会思念母亲,这种思念之情如同春云般弥漫,难以抑制。去年,王郎再次来到霅水,心中满是对母亲的思念,泪水不禁滑落。
诗中特别提到了王郎在年轻时,为了探望生病的母亲,不顾路途遥远和天气炎热,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山林,只为找到能够食用的鱼类。这段描述不仅体现了王郎对母亲的深切关爱,也展示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敢。
然而,命运多舛,王郎在一次前往探望母亲的途中遭遇了洪水,险些丧命。这段经历虽然充满悲剧色彩,但也展现了王郎对母亲的至诚之心。诗中引用了古代孝子的故事,如姜孝子和王休徵,以此来赞扬王郎的行为,并希望他的事迹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孝道的典范。
最后,诗人感慨于古代孝子的稀少与短暂的生命,表达了对王郎及其家庭孝道精神的高度赞赏。诗中提到,王郎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还教导子女遵循孝道,形成了一个孝节之家,这样的家庭在当时极为罕见。诗人通过创作此诗,不仅记录了王郎的故事,也寄寓了对孝道传承的期待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王郎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对孝道的深刻思考与赞美,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亲情、孝顺的重视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