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
出处:《桧房》
宋 · 赵汝绩
老桧倚虚房,能生九夏凉。
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
婢织蒲为履,童烧朮当香。
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
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
婢织蒲为履,童烧朮当香。
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桧:一种古老的松树。虚房:空旷的房子。
九夏:整个夏天。
句读:古汉语中的句子停顿。
偏傍:汉字的部首。
婢:女仆。
蒲:蒲草。
履:鞋子。
童:孩童。
朮:术木,一种香料。
吟:吟诵诗歌。
商量:探讨,交流。
翻译
老桧树倚靠在空旷的房屋旁,能带来整个夏天的清凉。在读书时,我仔细研究每个句子的停顿,辨认每个字的偏旁部首。
女仆用蒲草编织成鞋子,孩童点燃术木当作香料。
兴致来了却无法立刻吟诗,我常常和月亮一起探讨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文人生活画面。"老桧倚虚房",以老桧树作为居所的背景,展现出环境的古老与宁静。"能生九夏凉",暗示了桧树的阴凉,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能给人带来清凉,寓含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读书参句读,临字识偏傍",通过读书和写字的细节,表现了诗人的学问修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婢织蒲为履,童烧朮当香",则描绘了家中的日常生活,朴素而富有诗意,婢女编织蒲草为鞋,孩童焚烧艾草以驱蚊除秽,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
最后两句"兴来吟不就,频与月商量",表达了诗人创作时的灵感涌现,但又难以一气呵成,于是时常与月光共度,寻求灵感的启发。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淡雅,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