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远
出处:《和崔监丞春游郑仆射东园》
唐 · 张蠙
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
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远。
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
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远。
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兴:春天的情趣。东园:家中的花园。
自养閒:独自享受闲暇。
三亩地:自家的田地。
万重山:重重叠叠的山峦。
白鸟:白色的鸟儿。
萝:藤蔓。
清泉:清澈的泉水。
抵石还:冲击石头后回流。
秦代客:秦朝的隐士。
无位:没有官职。
商山:商山(古代隐士常隐居之地)。
翻译
春天的兴致随着花朵凋零,我在东园独自享受闲暇。我留连在自家三亩田间,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
白鸟穿过藤蔓飞走,清澈泉水冲击着石头后又回流。
我怎能像秦朝隐士,无官职而隐居在商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不失田园趣味的春日游园景象。"春兴随花尽,东园自养閒"表明随着春天的气息和鲜花的盛开,诗人在东园中享受着悠闲自得的时光。"不离三亩地,似入万重山"则通过对比,展示了即便是在有限的小块土地上,也能感受到如同深入万重山林一般的遁世之乐。
"白鸟穿萝去,清泉抵石还"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园中景象:白色飞鸟在花丛中穿行而过,清澈的泉水沿着石壁流淌。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中的生机,也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
最后两句"岂同秦代客,无位隐商山"则是对历史上的秦客(指秦朝时期的游子)的一种反思。秦客曾在商山隐居,但诗人这里自比为无官职之人,通过隐居来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超脱,这里的“岂同”表达了一种自我与历史人物的不同处境的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满足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保持独立精神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