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明日非吾计,寂寞残生安所归
出处:《送别病树》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上下云龙未可追,相依蛩驵复乖违。
危难明日非吾计,寂寞残生安所归。
倒载张仙君倘似,阳狂潘盎我应希。
风尘无复挺之子,何处草堂容息机。
危难明日非吾计,寂寞残生安所归。
倒载张仙君倘似,阳狂潘盎我应希。
风尘无复挺之子,何处草堂容息机。
鉴赏
这首诗《送别病树》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上下云龙未可追,相依蛩驵复乖违”描绘了友人离去后,仿佛与云龙一同远去,难以追寻,而自己与友人的相伴时光也已不再,如同蛩驵(一种昆虫)般,无法再复返。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不舍。
颔联“危难明日非吾计,寂寞残生安所归”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诗人预见到未来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又感到自己无力应对,只能在寂寞中度过余生,却不知归宿何方。这句透露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颈联“倒载张仙君倘似,阳狂潘盎我应希”借用历史人物张仙君和潘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即使遭遇困境也能保持豁达的心态,不为世俗所累。然而,诗人自知可能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流露出内心的矛盾和自我反省。
尾联“风尘无复挺之子,何处草堂容息机”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感叹再也找不到像古代隐士那样能够避世生活的人,心中渴望有一处宁静之地,让心灵得以休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未来、个人命运以及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