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恩华我老,旌节到柴门
出处:《旌节》
宋 · 姜特立
君恩华我老,旌节到柴门。
我本一书生,乃忝侯伯尊。
忆昔有鼻祖,渔钓干周文。
既已成王业,营丘垂后昆。
功德虽不同,齿貌略可论。
相望数千载,但愧非贤孙。
我本一书生,乃忝侯伯尊。
忆昔有鼻祖,渔钓干周文。
既已成王业,营丘垂后昆。
功德虽不同,齿貌略可论。
相望数千载,但愧非贤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恩:皇上的恩惠。华:使……光彩,此处指使衰老。
旌节:古代官吏出行时的旗帜,象征身份。
柴门:简陋的门户,形容居所简朴。
书生:读书人。
忝:谦辞,表示辱没身份。
侯伯:古代爵位,侯和伯。
鼻祖:祖先中的杰出人物。
干:求见,此处指等待被召见。
营丘:古地名,齐国的都城。
后昆:后代子孙。
功德:功绩与德行。
齿貌:年龄和容貌。
贤孙:贤能的后代。
翻译
皇上的恩泽使我衰老,军旗来到我的简陋门庭。我原本只是一个读书人,却有幸受到侯伯般的尊崇。
回忆起先祖,他曾像姜子牙那样,在周文王面前垂钓等待时机。
他已建立了王朝,营丘成为子孙后代的基业。
我们的功绩和德行虽然各异,但容貌和年龄大致相当。
相隔数千年,我只感到惭愧,不是你们这些贤能的后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旌节》。诗中表达了对君主恩典的感激以及对自己身份的谦逊和反思。诗人自比为一介书生,却意外获得了侯伯的高位,这让他感到荣幸又惶恐。他以古代鼻祖(可能指的是姜姓始祖)自比,暗示自己虽然地位提升,但仍不忘本,希望能效仿那些曾以渔猎起家而最终建立王业的人物,如周文王。诗人强调自己的功德与先人相比或许有所不及,但他仍感到与祖先相隔数千载,作为他们的后代,深感愧非贤能子孙。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皇恩的感恩,又有对自身责任的沉思,体现了儒家的谦逊和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