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山老友如相问,为说归来乐处同
出处:《寄东崖居士霍元方典教兼呈赵樵山元昌》
明 · 宋讷
别后相思入梦中,东崖崖下一诗翁。
茅斋晚会烹河鲤,芹水秋书待塞鸿。
融帐高悬沙麓月,陶巾轻折野田风。
樵山老友如相问,为说归来乐处同。
茅斋晚会烹河鲤,芹水秋书待塞鸿。
融帐高悬沙麓月,陶巾轻折野田风。
樵山老友如相问,为说归来乐处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别后相思入梦中”,直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深沉而真实,仿佛梦境般难以忘怀。接下来,“东崖崖下一诗翁”一句,将思念的对象具象化为一位隐居在东崖下的老诗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茅斋晚会烹河鲤,芹水秋书待塞鸿”,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诗翁的生活场景。茅草屋内,晚宴上烹煮着来自河流的鲜鱼,芹水边,等待着南飞的大雁。这样的生活既充满了自然的馈赠,又充满了文人的雅趣,体现了诗人对简朴而富有诗意生活的向往。
“融帐高悬沙麓月,陶巾轻折野田风”,这两句则通过想象中的场景,展现了诗翁夜晚的生活状态。高挂的融帐下,月光洒在沙麓之上,轻拂的野田风吹动着陶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夜晚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对诗翁隐逸生活的描绘。
最后,“樵山老友如相问,为说归来乐处同”,诗人以假设的方式,设想如果在樵山的老友询问自己的近况时,他会如何回答。这不仅是对友人的一种回复,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