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风号全文

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风号

出处:《霅溪夜宴诗 其七
唐 · 水神
君不见夜来渡口拥千艘,中载万姓之脂膏。
当楼船泛泛于叠浪,恨珠贝又轻于鸿毛。
又不见朝来津亭维一舠,中有一士青其袍。
赴宰邑之良日,任波吼而风号
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为水府之腥臊。

注释

君不见:你难道没有看见。
夜来:昨晚。
渡口:河流或湖泊等的过船地点。
拥千艘:挤满了上千艘船只。
万姓:百姓。
脂膏:比喻人民的血汗和财富。
楼船:装饰华美、高大的船只。
泛泛:漂浮的样子。
叠浪:层层波浪。
恨:遗憾的是。
珠贝:珍珠和贝壳,喻珍贵之物。
鸿毛:大雁的羽毛,极言其轻。
朝来:早晨时分。
津亭:渡口边的亭子。
维一舠:只系着一艘小船。
一士:一位读书人或士大夫。
青其袍:穿着青色的袍子,古时士人的常见服饰。
赴:前往。
宰邑:指去担任县令或地方官。
良日:美好的日子,适宜出行的日子。
任:任凭。
波吼:波涛轰鸣。
风号:风声怒号。
是知:由此可知。
溺名溺利:沉溺于名声和利益。
不免:难以避免。
水府:水中的世界,这里比喻沉沦之处。
腥臊:腐臭,比喻品行低劣。

翻译

你可曾见夜间渡口挤满千艘大船,满载着百姓的血汗钱。
当豪华的楼船在层层波浪中漂浮,可惜珍珠贝壳却轻如鸿毛般不值一提。
你又可曾见清晨渡口仅系着一艘小舟,里面有一位穿着青色衣袍的士人。
在他前往治理县邑的美好日子,任凭波涛汹涌、风声怒号。
由此可知,那些沉迷名利的人,最终都难免成为水中腐臭的渣滓。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夜间的盛大渡口景象,千艘船只竞渡,船上满载着人民的脂膏,显示出当时社会经济活动的繁荣与民众生活的富足。"当楼船泛泛于叠浪"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船只在波涛中行驶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不安和危险的氛围。诗人通过"恨珠贝又轻于鸿毛"表达了一种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珠贝在此象征着财富与地位,但即便是这些看似珍贵的事物,在面对自然力量时也显得渺小。

后半部分则转向朝晨津亭的一叶孤舟,上有一士衣袍青色,赴宰邑之良日。这一段描写了一个人的单独行动,他似乎是在履行某种职责或使命,而"任波吼而风号"则展现出他面对自然的勇气与决心。

最后两句"是知溺名溺利者,不免为水府之腥臊"深刻地批判了那些只顾个人名利,置国家和民众福祉于不顾的人。这里的"水府"往往被解作鬼神掌管的水界,此处则象征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腥臊"则是对上述行为者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比和暗示,传达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