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全文

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

出处:《秋雨初霁
宋 · 杨万里
松竹阴寒分外苍,芭蕉花湿梦中香。
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
今日更无秋热去,晓晴犹带雨馀凉。
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

拼音版原文

sōngzhúyīnhánfēnwàicāngjiāohuā湿shīmèngzhōngxiāng

chōushēnzhūchénāiyǎnshānlínwèicháng

jīngèngqiūxiǎoqíngyóudàiliáng

quèjiāngbáisānqiānzhàngqiāozuòshuāngjǐnnáng

注释

松竹:指松树和竹子,常象征坚韧与高洁。
阴寒:阴冷的环境。
芭蕉花:热带植物,象征着南方或异国情调。
梦中香:在梦境中的香气,可能象征着理想或回忆。
朱墨:红色和黑色的墨水,代表世俗生活。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山林气味:自然的清新气息,象征远离尘嚣。
秋热:秋季的炎热天气。
晓晴:清晨的晴朗天气。
雨馀凉:雨后残留的凉意。
白发三千丈:夸张的说法,形容白发之多。
缲作霜丝:把白发比作霜丝,纺织成锦囊。
锦囊:精致的袋子,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创作。

翻译

松竹在阴冷中显得格外苍翠,芭蕉花在梦中散发着湿润的香气。
从尘世的红尘中抽身,山林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天已没有秋天的炎热,清晨的晴天还带着雨后的清凉。
我甚至想把三千丈的白发,纺织成霜丝来装满锦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湿润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松竹阴寒分外苍"一句,以松竹为主体,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邃的氛围。这里的“苍”字用得极好,不仅形容了松竹之绿,更赋予了一种超越时光的永恒感。

"芭蕉花湿梦中香"则是诗人通过对芭蕉花湿润状态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情感体验。这里的“梦中香”不仅指的是现实中的花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渴望。

接下来的"抽身朱墨尘埃里,入眼山林气味长"两句,通过对书写行为的描绘和山林之景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到感悟。这里的“气味”二字,既是物质也蕴含精神,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高度概括。

"今日更无秋热去,晓晴犹带雨馀凉"一句,则是诗人捕捉到了初秋时节特有的温度变化和湿润感觉。这里的“秋热”与“雨馀凉”形成鲜明对比,更衬托出了秋天的独特气候。

最后,"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两句,以诗人自身的白发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积累。这里的“缲作”一词,用得非常精致,既形容了手工艺人的细心操作,也隐喻了诗人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深刻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