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传家五百龄,怜渠北郡久飘零
出处:《送敬侄》
明 · 杨士奇
文献传家五百龄,怜渠北郡久飘零。
是行好记殷勤嘱,清渭无将混浊泾。
是行好记殷勤嘱,清渭无将混浊泾。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送敬侄(其三)》。诗中充满了对侄子的关怀与期望,以及对家族传统的传承之重。
首句“文献传家五百龄”,点明了家族历史悠久,通过文献传承着五百年来的文化与精神。这既是对家族文化的自豪,也是对后辈的期许,希望他们能继续守护并发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接着,“怜渠北郡久飘零”一句,表达了对侄子离乡背井、四处漂泊的同情和关切。这里的“渠”指代的是侄子,而“北郡”则可能是侄子所处之地或他即将前往的地方。这一句流露出长辈对晚辈在外生活的担忧和牵挂。
“是行好记殷勤嘱”,则是对侄子出行前的叮咛和嘱咐,强调了在旅途中要时刻保持警觉,记住家人的期盼与祝福。这里不仅包含了对侄子安全的关心,也蕴含了对家族传统和道德规范的传承,希望侄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最后一句“清渭无将混浊泾”,以自然界的水比喻人品的高洁与污浊。清渭象征着纯洁、高尚的人格,混浊泾则代表了低俗、不端的行为。这句话寄寓了对侄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坚守清白,不被外界的诱惑所污染,始终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深厚情感和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同时也传递了对侄子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