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佛谁持退之论,入社岂废渊明贤
出处:《同侪坚挽同游用韵为谢然终不能从也》
宋 · 汪炎昶
道人结庐青山巅,如望蓬莱无渡船。
石栈天梯欲千仞,流水桃花知几年。
辟佛谁持退之论,入社岂废渊明贤。
亦闻曾破虎溪界,暂往勿谓吾无缘。
石栈天梯欲千仞,流水桃花知几年。
辟佛谁持退之论,入社岂废渊明贤。
亦闻曾破虎溪界,暂往勿谓吾无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人:指修道之人。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渡船:过河或过海的交通工具。
石栈:险峻的石阶。
天梯:形容极高、险峻的山路。
知:推测,估计。
辟佛:反对佛教。
退之论:指韩愈的反佛观点。
渊明贤:指陶渊明这样的贤能隐士。
虎溪界:虎溪,地名,传说中儒佛两家常在此交流,此处象征隐逸之地。
勿谓:不要认为。
无缘:没有缘分相见。
翻译
道士在青山之巅建造居所,仿佛遥望仙境却无渡船可渡。石阶如天梯直上云霄,几乎千丈高,流水和桃花伴随了多少年。
谁又能像韩愈那样提出反对佛教的观点?加入隐士社团怎能忘记像陶渊明那样的贤者。
听说他曾打破虎溪的宁静,你暂时来访,不要以为我与你无缘相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道人在青山之巅结庐的景象,通过“如望蓬莱无渡船”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难以企及的意境。诗中的石栈天梯欲千仞,流水桃花知几年,则是对道人修炼生活的一种描绘,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漫长和世事的无常。
“辟佛谁持退之论”一句显示了作者对于一些虚名浮利、不切实际的理论持有质疑态度。接着,“入社岂废渊明贤”则表达了即便是在隐逸生活中,也不能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和贤者的品格。
最后两句“亦闻曾破虎溪界,暂往勿谓吾无缘”,作者提及了一段往事,并通过“暂往勿谓吾无缘”表达了即使不能长久相伴,也不应认为自己与这位道人没有缘分。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缘分的珍视。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超脱而又不失深邃,体现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