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非吾土,春宵还自悲
出处:《春夜即事》
明 · 谢榛
春草非吾土,春宵还自悲。
庭虚风稍静,帘捲月何迟。
久病儿知药,长吟妻解诗。
他年学耕稼,肯负鹿门期。
庭虚风稍静,帘捲月何迟。
久病儿知药,长吟妻解诗。
他年学耕稼,肯负鹿门期。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榛的《春夜即事》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内心充满思乡之情和生活琐事的感慨。首句“春草非吾土”,以春草象征异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春宵还自悲”则直接抒发了在春天夜晚的孤独与哀愁。
接下来,“庭虚风稍静,帘捲月何迟”通过写庭院的宁静和月亮升起的缓慢,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诗人久病在身,孩子懂事地知道拿药,妻子能理解他的长吟,这些细节展现出家庭生活的温馨,但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他年学耕稼,肯负鹿门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回归田园,过上耕读生活,不辜负隐居的理想。“鹿门期”暗指陶渊明的归隐之志,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