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出处:《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 其二》
唐 · 齐己
十五年前会虎溪,白莲斋后便来西。
干戈时变信虽绝,吴楚路长魂不迷。
黄叶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与谁携。
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干戈时变信虽绝,吴楚路长魂不迷。
黄叶喻曾同我悟,碧云情近与谁携。
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
注释
十五年前:指很久以前的一个时间点,这里是回忆的开始。虎溪:地名,可能象征着两人相遇的地点。
白莲斋:可能是一个以白莲为象征的清静之地,代表了两人相聚的场合。
来西:指离开向东的方向,去往西方。
干戈时变:干戈指战争,时变表示时代变迁,整体形容战乱频发的时期。
信虽绝:通信中断,意味着两人失去了直接的联系。
吴楚路长:吴楚泛指江南地区,路长形容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魂不迷:心志坚定,不会因外界困难而迷失自我。
黄叶喻:借用秋天黄叶自然凋落比喻人生的无常或悟道的过程。
同我悟:一同领悟了某种哲理或生命的意义。
碧云情:碧云象征高远、清逸的情感,这里指两人间纯洁深厚的情谊。
与谁携:表达孤独,疑问与谁共享这份情感。
春残:春天即将过去,比喻美好时光的消逝。
相忆:相互思念。
荆江岸:具体的地点,可能代表诗人目前所处或心中挂念的地方。
杜鹃头上啼:杜鹃鸟的叫声在中国文化中常寓含哀愁,增添离别思念之情。
翻译
十五年前在虎溪相遇,白莲斋宴后你便西行。战乱时局变换书信虽断,但哪怕吴楚之路再远,我的心魂也不会迷失方向。
如同黄叶般我们都曾共同领悟生命的真谛,而那碧云悠悠的情谊,如今又与谁共赏。
春色将尽时我思念着你,在荆江岸边,只有一只杜鹃鸟在头顶哀啼。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三首(其二)》。诗中通过对十五年前会面地点虎溪和白莲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牵挂和思念之情。
“干戈时变信虽绝”一句,通过兵器变换的情形,隐喻世事无常,友情似乎也随之断绝。然而,“吴楚路长魂不迷”则表明尽管道路遥远,但诗人的灵魂并未迷失,对友人的思念依旧如故。
“黄叶喻曾同我悟”中,黄叶可能指的是秋天落叶的景象,喻曾与“我”共同领悟了某种道理,这里体现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紧接着“碧云情近与谁携”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那份深厚情感的依然珍贵,似乎在寻觅可以共享这份情感的人。
最后,“春残相忆荆江岸,一只杜鹃头上啼”中,诗人通过对春天将尽和荆江岸边景色的描绘,以及一只杜鹃鸟儿啼叫的细节,传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怀念之情。这里的“相忆”二字,是全诗最为动人的所在,它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友情长存的一种肯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往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沉的思念与牵挂,以及他对于友情持久不变的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