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出处:《题戴崧石鼎联句图》
宋 · 谢薖
衡山道士熊豹姿,夜过刘生逢说诗。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
止于座隅初莫识,口不能言心自知。
坐中清逸校书郎,新有诗声谁过之。
岂知老子殊不浅,可但逐鬼囚蛟螭。
须臾指鼎出佳句,脱略凡韵生新奇。
二生得句不敢吐,鸣声强作秋虫悲。
愯如窘兔避鹰隼,懔如败将收旌旗。
借问舐笔摹者谁,定是盘礴真画师。
退之斯文有妙处,丹青写尽初无遗。
弥明学道如不死,应在衡山深处栖。
端能过我挑诗敌,与君周旋吾敢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独特的诗会,参与者包括一位衡山道士、两位书生和诗人谢薖自己。诗中充满了对诗歌艺术的赞美和对创作过程的生动描绘。
首先,诗中的道士熊豹姿在夜晚拜访了刘生,并谈论起诗歌。他的话语虽未被直接引用,却激发了在场人士的灵感。这暗示了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它能激发内心的情感和想象。
接着,诗中提到一位“清逸校书郎”,他拥有新的诗歌声誉,但似乎并未被众人所熟知。这可能是在隐喻那些才华横溢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的诗人。而“岂知老子殊不浅”一句,则是对这位校书郎才华的肯定,暗示其诗歌造诣深厚。
随后,诗中描述了道士熊豹姿如何在座中指点,引出了佳句,这些诗句不仅新颖独特,还超越了寻常的表达方式,展现出创新和想象力。这种场景仿佛是一场诗歌的盛宴,参与者们都被深深吸引,甚至不敢轻易吐露自己的作品,生怕无法与之匹敌。
诗中还提到了“舐笔摹者”,即模仿他人风格的诗人,以及“盘礴真画师”,比喻那些真正具有艺术天赋和独创性的艺术家。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原创性和个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最后,诗中提到韩愈(退之)的诗歌有着妙处,即使通过绘画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精髓。这既是对韩愈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也暗示了诗歌与绘画之间的界限和相互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歌创作的激情、挑战和艺术追求的深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才华横溢者的敬仰和对艺术创新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