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
出处:《送萧颖士赴东府得适字》
唐 · 刘舟
大名掩诸古,独断无不适。
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
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
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
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
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
注释
大名:伟大的名声。独断:独自决策。
无不适:没有不合适的。
德:美德。
天下宗:天下的宗主。
幕中客:幕僚。
骊山:古代的骊山,可能指秦始皇陵。
浮云散:浮云消散,象征政局变化。
灞岸:灞河岸边,古代送别之地。
零雨:傍晚的小雨。
请业:追求学业。
非远期:并非遥不可及。
圆光:月亮的光芒。
再生魄:重新焕发生机。
翻译
大名超越了古代的辉煌,独自决断无所不周全。美德使他成为天下的宗主,官职只是他幕僚的身份。
骊山上的浮云消散,灞河岸边的傍晚细雨纷飞。
追求学业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如同月亮重新焕发生机,光芒再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舟所作,名为《送萧颖士赴东府得适字》。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之作,表达了对朋友才华和德行的赞誉,以及对其未来美好前程的祝愿。
“大名掩诸古,独断无不适。”这两句赞扬萧颖士的名声盖过古人,他的判断力强,能够独自作出正确的决策,无所不适。
“德遂天下宗,官为幕中客。”这里说明萧颖士的品德已经成为天下的楷模,而他的官职则是作为幕僚之宾。
“骊山浮云散,灞岸零雨夕。”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骊山上的云彩飘逸,灞岸边下着细雨,营造出一幅秋天的暮色图景,寄寓着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
“请业非远期,圆光再生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萧颖士前程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他的事业能够早日成功,光芒重现,如同星辰一般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