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之真常瑩彻,过门不入亦山栖
出处:《伯循和石堂后二首复依韵 其二》
宋末元初 · 陈普
棹歌一唱醒群迷,先有胸中九曲溪。
仁智之真常瑩彻,过门不入亦山栖。
仁智之真常瑩彻,过门不入亦山栖。
注释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比喻启发或引导。群迷:众人,形容许多人迷失或困惑。
胸中:内心深处。
九曲溪:象征曲折深奥的智慧或经历。
仁智:仁爱与智慧的结合。
莹彻:明亮透彻,形容思想清晰。
过门不入:形容人超脱世俗,不轻易涉足尘世。
山栖:隐居山林。
翻译
一曲船歌唤醒了沉醉的人们,他心中藏着如九曲溪般的深邃智慧。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棹歌一唱醒群迷",如同渔夫的一声歌声,唤醒了沉醉于名利或困惑中的人们,暗示着诗人倡导的是一种醒世之音。"先有胸中九曲溪",将内心的曲折与深邃比作九曲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智慧。
"仁智之真常莹彻",强调了仁爱与智慧的纯净与透彻,犹如明珠般明亮,不被尘世的污浊所掩盖。"过门不入亦山栖",则进一步展现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使在繁华世界之外,也能坚守内心的宁静,选择在山林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体现了陈普作为宋末元初诗人的禅意与超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