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
宋末元初 · 方回
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
万家应恸哭,五月更恒寒。
政尔千仓足,犹云一饭难。
凶灾忽如此,容易便平安。
万家应恸哭,五月更恒寒。
政尔千仓足,犹云一饭难。
凶灾忽如此,容易便平安。
注释
眼待:期待。稻花:稻谷花,指稻田。
浸:浸泡,这里形容青苗生长。
急湍:湍急的水流。
万家:众多家庭。
恒寒:持续的寒冷。
政尔:政府如此。
千仓:众多粮仓。
犹云:犹如说。
一饭难:连一顿饭都难以满足。
凶灾:灾难。
忽如此:突然如此。
容易:轻易。
平安:安宁,太平。
翻译
期待着稻花盛开的景象,青苗在湍急的溪流中沐浴。家家户户应该悲痛哭泣,五月的天气更加寒冷如同寒冬。
政府虽然仓库充足,但人们仍觉得一顿饭都难以满足。
突然遭遇这样的灾难,人们以为很快就能恢复平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荒凉的景象。"眼待稻花看,青苗浸急湍"表达了诗人对稻谷成熟和农作物生长的迫切期待,同时田间的水分过多,可能会影响到收成。
"万家应恸哭,五月更恒寒"则描绘出一个普遍的悲惨景象,万户人家因农业受灾而感到绝望。五月本应是生长的季节,但这时候却仍旧寒冷,反映了异常的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不利。
"政尔千仓足,犹云一饭难"显示即便粮食充裕,对于百姓来说,每一餐的获取依然困难,这里的“政尔”指的是政府或统治者,可能是在批评当时的管理问题。
最后两句"凶灾忽如此,容易便平安"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宿命的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只能轻易地接受“容易便平安”的宿命观点,这可能是诗人在表达一种无力感。
整首诗反映了当时农业受灾、人民生活困难以及社会不安的情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无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