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时有兴,著论不为潜
出处:《晨起东轩》
宋 · 李复
影暗才分竹,烟低正满檐。
雨斜侵药裹,风过乱书签。
篆灭香犹在,尘昏砚未添。
静中时有兴,著论不为潜。
雨斜侵药裹,风过乱书签。
篆灭香犹在,尘昏砚未添。
静中时有兴,著论不为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影:月光的影子。暗:模糊不清。
才:刚刚。
分:分辨。
竹:竹林。
烟:烟雾。
低:低垂。
正:恰好。
满:覆盖。
檐:屋檐。
雨:雨滴。
侵:打湿。
药裹:药草包裹。
风:风。
乱:散乱。
书签:书签。
篆灭:篆刻字迹模糊。
香:香气。
犹:仍然。
在:存在。
尘:灰尘。
砚:砚台。
未添:未曾添加。
静中:在宁静中。
时有:时常有。
兴:灵感。
著论:撰写文章。
不为:不是为了。
潜:隐藏。
翻译
月光下的影子刚刚能分辨出竹林,烟雾低垂,恰好笼罩着屋檐。斜斜的雨滴打湿了药草包裹,风吹过,翻动了散乱的书签。
篆刻的字迹已模糊,但香气依旧存在,砚台蒙尘,墨水未曾添加。
在宁静中我时常兴起灵感,撰写文章并非为了隐藏才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静谧场景,诗人从室内向外观察,捕捉自然之美。"影暗才分竹"表明天色尚早,树影刚开始在墙上显现;"烟低正满檐"则写出屋檐下的轻雾缭绕,营造出一派静谧氛围。
接下来的"雨斜侵药裹"和"风过乱书签"显示了室内外的细微变化,雨水透过窗棂浸湿了药物的包装,而微风则轻轻吹动了案头的书签。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迁的观察和感受。
"篆灭香犹在,尘昏砚未添"两句,则是对室内物象的刻画。篆,即印章,可能指的是案头的文房四宝之一——印泥已经干涸,但余香尚存;而砚则是一种用于研磨墨汁的工具,此处暗示诗人久未动笔,尘埃覆盖。
最后两句"静中时有兴,著论不为潜"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宁静的早晨,他偶尔会涌现出创作的灵感,但他并不急于将这些灵感付诸文字,因为真正的思想和情感需要时间来沉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与室内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宁静晨光中所体验到的平和与创作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