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不再扬,皓月无终盈
出处:《踏青四首》
明 · 区益
端居厌局促,散发步郊坰。
绿杨夹道垂,飞鸟向人鸣。
天地怜物色,昨雨今日晴。
乘此恣閒游,豁我怀春情。
生年不满百,宁求千岁名。
藜藿足自充,焉用鼎钟烹。
春华不再扬,皓月无终盈。
物理从乃尔,戚戚竟何营。
寄谢世间人,有酒且尽倾。
绿杨夹道垂,飞鸟向人鸣。
天地怜物色,昨雨今日晴。
乘此恣閒游,豁我怀春情。
生年不满百,宁求千岁名。
藜藿足自充,焉用鼎钟烹。
春华不再扬,皓月无终盈。
物理从乃尔,戚戚竟何营。
寄谢世间人,有酒且尽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踏青时的闲适与自然之美的欣赏。首句“端居厌局促,散发步郊坰”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厌倦,渴望自由与大自然的亲近。接着,“绿杨夹道垂,飞鸟向人鸣”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天地怜物色,昨雨今日晴”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自然界对万物的关爱与呵护,以及天气变化的微妙平衡。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使得诗人得以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乘此恣閒游,豁我怀春情”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踏青时的愉悦心情,通过自由自在地漫步于郊野,释放了内心的情感,仿佛与春天的生机融为一体。这种情感的释放,不仅让诗人得到了心灵的解脱,也传递出了一种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追求——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生年不满百,宁求千岁名。藜藿足自充,焉用鼎钟烹”则是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意识到生命短暂,不应过分追求虚名与物质的奢华,而是应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如藜藿之食,足以饱腹,无需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春华不再扬,皓月无终盈”则以春花易逝、皓月常圆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把握当下。最后,“物理从乃尔,戚戚竟何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忧虑的释然,倡导一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寄谢世间人,有酒且尽倾”则是诗人对世人的劝诫,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享受生活,如同饮酒般尽情欢愉,不必过于拘泥于世俗的束缚。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个人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一位明末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