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
出处:《黄山诗》
清 · 魏源
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
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
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
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
雨余云不归,来往此中宅。
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
蛟龙恣变现,怒鼓天涛赫。
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
变幻各纵奇,不复就绳尺。
石间松尽眠,石外水皆砉。
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
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
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
雨余云不归,来往此中宅。
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
蛟龙恣变现,怒鼓天涛赫。
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
变幻各纵奇,不复就绳尺。
石间松尽眠,石外水皆砉。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魏源所作的《黄山诗》第二首,描绘了黄山奇特的自然景观。诗人以云石为载体,展现了黄山峰峦的峥嵘多姿和变幻莫测。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如“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形象地写出云雾如何化作山石的神奇景象。“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描述了山峰的形态各异,难以用常规尺度衡量。“春雷怒万笋,阊阖排戈戟”则描绘了春雷唤醒山石,石缝间仿佛有千军万马列阵,气势磅礴。
诗人进一步通过“石腹裂百窍,吞吐云烟百”描绘石缝间的云雾缭绕,以及“雨余云不归,来往此中宅”展现出雨后云雾的飘忽不定。他还运用“有时铺作海,万青环一白”描绘出云海翻腾,青翠环绕的壮丽画面,以及“蛟龙恣变现,怒鼓天涛赫”中蛟龙腾跃的神话意象,象征着大自然的威力。
最后,“谁凿混沌天,而无斧痕迹”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而“变幻各纵奇,不复就绳尺”则赞美了黄山景色的无穷变化和超脱常规的美。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黄山独特风貌的深深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