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出处:《苦怀六首 其四》
宋末元初 · 郑思肖
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
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
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
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
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
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
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
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
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
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苦怀六首》之四,通过对比昔日的云与今日的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首句“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将过去比作飘浮在天上的云,自由自在,而如今却降为尘埃,比喻人生的转变和落差。接着,“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即使身体仅六尺之长,也难以承受命运的重压。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这一段,诗人回忆起父母的教诲和期望,表达了对成为道德高尚之人的渴望。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保持精神的坚韧与尊严。
然而,“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则揭示了诗人中年时的困境与挣扎,仿佛被命运抛入浊流,无法自由呼吸,只能勉强维持生命,言语无力,气度不再。
最后,“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光辉的向往。即使身处逆境,仍希望有一线温暖,能化为普照大地的春光,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让美德与智慧得以传承,永不消失。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