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坛昔栽杏,鲁人呼东家
当时三千株,化工无等差。
雩风长其实,教雨濯其葩。
木与圣化俱,芬芳无迩遐。
数株能白红,开向天之涯。
况于芹藻间,相看意殊嘉。
对之怀哲人,甘棠何以加。
不比曲江春,祇名及第花。
又异仙家桃,徒尔蒸红霞。
愿言广对殖,夔鲁同光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学者王十朋在二月朔日访问学府讲堂前盛开的杏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杏花的美丽与香气,以及它们与圣贤精神的关联。诗中将杏花与孔子、鲁国、圣化等元素结合,营造出一种崇敬与缅怀的氛围。
首句“孔坛昔栽杏”,点明地点与历史背景,杏树种植于孔子讲学的圣地,暗含着对圣贤的尊崇。接着,“鲁人呼东家”则进一步强调了杏树与鲁国的深厚联系,鲁国是孔子的故乡,此处借以表达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怀念。
“当时三千株,化工无等差”两句,赞美杏树数量众多,且生长均匀,仿佛大自然赋予了它们相同的关爱与呵护。接下来,“雩风长其实,教雨濯其葩”描述了杏树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生长状态,春风助其果实生长,雨水滋润其花朵,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共生。
“木与圣化俱,芬芳无迩遐”表达了杏树与圣贤文化的紧密联系,其香气不仅局限于一地,而是弥漫四方,象征着知识与美德的传播。诗人接着提到杏花在芹藻(泛指草木)之间绽放,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与价值。
“对之怀哲人,甘棠何以加”一句,诗人面对杏花,不禁联想到古代的哲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甚至认为杏花的美丽足以媲美甘棠(古代用来比喻贤者的树木),进一步强调了杏花的非凡魅力。
最后,“不比曲江春,祇名及第花;又异仙家桃,徒尔蒸红霞”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杏花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曲江春日的应试之花,也不同于仙家桃的虚幻之美,强调了杏花真实、纯净的美。
“愿言广对殖,夔鲁同光华”表达了诗人希望杏树能够广泛种植,让夔(古代贤臣)和鲁国(孔子的故乡)共享其光芒的愿望,寄寓了对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更蕴含了对圣贤文化的深深敬仰与对知识传播的热切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