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一席风,梦回已听景阳钟
出处:《秀士诗》
宋 · 李正民
一叶扁舟一席风,梦回已听景阳钟。
夺袍有意趋文阵,鼓箧无言拙笔锋。
好把犁锄傍东郭,难陪衿佩集西雍。
只缘未富三冬学,饮墨何须见愠容。
夺袍有意趋文阵,鼓箧无言拙笔锋。
好把犁锄傍东郭,难陪衿佩集西雍。
只缘未富三冬学,饮墨何须见愠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秀士在追求学问与理想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内心挣扎与选择。首句“一叶扁舟一席风”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秀士如同孤舟独行于广阔学海的形象,暗示了其求学之路的孤独与艰辛。
“梦回已听景阳钟”一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秀士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景阳钟声作为古代报时的象征,寓意着时间的紧迫与机遇的珍贵。
接下来,“夺袍有意趋文阵,鼓箧无言拙笔锋”两句,展现了秀士对于学术竞争与自我表达的思考。他有意参与文人之间的较量,但又因“拙笔锋”而感到言语上的不足,反映出他在才华与自信之间的矛盾心理。
“好把犁锄傍东郭,难陪衿佩集西雍”则进一步展示了秀士内心的挣扎。一方面,他向往田园生活,希望远离世俗的纷扰,过一种简单自足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难以割舍对学问的追求,不愿放弃与同道中人的交流与切磋。
最后,“只缘未富三冬学,饮墨何须见愠容”两句揭示了秀士未能实现理想的原因——缺乏足够的学识与经验。他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积累,才能克服当前的困境,不必因为暂时的挫败而感到羞愧或不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秀士的内心独白,深刻地探讨了个人理想、社会压力、自我认知与成长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子在追求学问与理想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挑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