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出处:《奉寄伯兄泰伯》
宋 · 王令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心迹:内心的情感。牵羁:被牵绊。
逐势分:被现实所影响。
一生襟抱:人生的抱负。
向谁论:向何人诉说。
十年漂泊:十年的流浪。
南北:东西南北,形容四处漂泊。
忧思:忧虑。
书托远怀:书信寄托思念。
期日月:期盼岁月见证。
衰泪:老泪。
望乾坤:凝视天地。
何时得就:何时能够。
归来赋:回归田园生活。
老守:老去时守候。
桑麻:田园生活,代指农耕生活。
聚一门:与家人团聚。
翻译
内心的情感被现实所牵绊,人生抱负向何人诉说。十年的漂泊迷失于东西南北,千里之外的忧虑让梦境都变得厌倦。
书信寄托着远方的思念,期盼着岁月能见证,眼神中满含老泪凝视天地。
何时才能回归田园,与家人团聚,共度余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远方家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归家的复杂情感。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情真,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心迹牵羁逐势分,一生襟抱向谁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和不舍,他的心随着命运的变迁而飘泊,终日怀抱着对家人的思念,却不知向何处倾诉。
"十年漂泊迷南北,千里忧思厌梦魂。" 十年的流离失所,让诗人在广阔的南北之间迷失了方向,千里的忧思如同梦魇一般缠绕着他的灵魂,不得释然。
"书托远怀期日月,眼和衰泪望乾坤。" 诗人通过书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期盼着与亲人的团聚之日,但眼中的泪水却因思乡而不断涌出,他的目光穿越苍穹,只为寻觅那一丝归属。
"何时得就归来赋,老守桑麻聚一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早日结束流浪生涯,回到家乡,哪怕是守着桑麻,也愿意与亲人团聚在一个门下。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