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齐景公,千驷无人齿
出处:《过伯夷叔齐墓》
清 · 张洵佳
死不食周家粟,生不履周家土。
卓哉孤竹两弟兄,崭然一饿高千古。
为忠臣,为孝子。
为仁人,为义士。
可惜齐景公,千驷无人齿。
牛山陨涕乐生悲,身死心死名亦死。
卓哉孤竹两弟兄,崭然一饿高千古。
为忠臣,为孝子。
为仁人,为义士。
可惜齐景公,千驷无人齿。
牛山陨涕乐生悲,身死心死名亦死。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两位古代忠臣、孝子、仁人、义士的赞美,表达了对他们的崇高精神的敬仰。诗中提到他们“死不食周家粟,生不履周家土”,展现了他们对周朝政权的坚决反对,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于权势,体现了极高的道德操守和坚定的信念。
“卓哉孤竹两弟兄”一句,赞扬了伯夷和叔齐作为兄弟,共同坚守节操,面对困难和诱惑毫不动摇的精神。他们的行为“崭然一饿高千古”,意味着他们的牺牲和坚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诗中还提到了齐景公,一个拥有众多财富的君主,却未能认识到伯夷和叔齐的价值,没有将他们纳入自己的行列。这不仅反映了齐景公的短视,也进一步强调了伯夷和叔齐所代表的高尚品质的珍贵。
最后,“牛山陨涕乐生悲,身死心死名亦死”这两句,通过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伯夷和叔齐生命虽逝,但其精神永存的感慨。牛山之泪象征着对生命的珍惜与哀伤,而“身死心死名亦死”则强调了他们虽然肉体消逝,但其高尚品德和精神追求却如同名字一样,永远流传于世,激励着后来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颂扬了伯夷和叔齐的高尚人格和不屈精神,同时也反思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选择对于历史和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