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
出处:《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
元 · 周砥
登临不陟险,缓步情始畅。
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
朝阳匿光彩,宿雾犹隐嶂。
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
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
铜官从中起,磅礴气逾壮。
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
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
山人地志熟,指顾名所向。
穷历吾岂能,高情倚疏放。
平生烟霞志,配此丘壑尚。
思欲逃喧卑,结茅计非旷。
缘知兵革后,已恐淳朴丧。
萧条采芝意,临流重惆怅。
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
朝阳匿光彩,宿雾犹隐嶂。
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
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
铜官从中起,磅礴气逾壮。
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
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
山人地志熟,指顾名所向。
穷历吾岂能,高情倚疏放。
平生烟霞志,配此丘壑尚。
思欲逃喧卑,结茅计非旷。
缘知兵革后,已恐淳朴丧。
萧条采芝意,临流重惆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元代周砥的《登西冈望龙池诸峰赠马二山人》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和心情。首句“登临不陟险,缓步情始畅”表达了诗人选择平坦路径,慢慢行走以享受景色的惬意。接着,“振衣西冈头,矫首一长望”写他站在山岗上,抬头远望,朝阳尚未完全展现其光芒,雾气笼罩着山峦。
“山灵忽不靳,连峰汹波浪”运用比喻,形容山势起伏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浪,展现了龙池诸峰的壮丽。诗人惊叹于“何许芙蓉青,龙池半天上”的美景,暗示龙池犹如天上的仙境,与铜官山相连,气势磅礴。
“回风过林莽,草木皆振荡”描绘了风吹过树林,带动草木摇曳的生动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活力。诗人又借“青锦十万缯,钿车五千两”形容山间的丰富资源,暗示山人对这里的熟悉。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虽然向往烟霞生活,但深知战乱之后,淳朴之风可能丧失,因此“结茅计非旷”之意在于寻找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然而,即便如此,他对山川的热爱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仍然深沉,面对流水,不禁生出更深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变迁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