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情照脱罪垢空,同證一乘无上觉
愿力基构次第崇,一刹那间能事毕。
菩萨众星佛孤月,歘然出现此土中。
种种说法利群生,一一慈悲大方便。
如父诱子出火宅,如主导商移宝城。
如雨灌溉药品殊,花实根茎同一长。
获普门通靡不应,道与非道对病药。
过现未来佛所说,不增不减悉如是。
宝积如来为證明,嶪岌巍峨分半座。
此塔彼塔两现前,非一非二叵思议。
谁将手擎至感慈,八万四千真塔样。
无碍光从无纵出,遍非非想无间处。
疑情照脱罪垢空,同證一乘无上觉。
有如不信视龙女,八岁何知顿成佛。
时不待人勿后悔,速向塔前勤忏礼。
鉴赏
这首《莲华经赞》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以莲花为喻,生动描绘了佛法的广大与深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佛教中菩萨度化众生、慈悲为怀的精神。
“心为工师笔斤斧”,开篇即以匠心独运的手法,将心灵比作巧匠,以笔墨为工具,巧妙地选取莲花作为创作素材,寓意佛法如同匠心独运的艺术,通过智慧的引导,使众生得以解脱。
“愿力基构次第崇,一刹那间能事毕”,强调了佛法的力量与效率,通过愿力的推动,构建起通往解脱的道路,即使在短暂的一瞬间,也能完成一切善行。
“菩萨众星佛孤月,歘然出现此土中”,将佛陀比作孤独的明月,而菩萨则如众星环绕,共同照亮众生的前行之路,形象地展示了佛陀与菩萨在佛法传播中的角色与地位。
“种种说法利群生,一一慈悲大方便”,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通过各种方式利益众生,展现了一切慈悲的大智慧。
“如父诱子出火宅,如主导商移宝城”,以生活中的例子,形象地说明了佛法如何引导众生脱离苦难,寻找真正的幸福。
“如雨灌溉药品殊,花实根茎同一长”,将佛法比作甘霖,滋润众生的心田,使得不同层次的教义如同药物般,滋养着众生的成长。
“获普门通靡不应,道与非道对病药”,强调了佛法的普遍适用性,无论面对何种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
“过现未来佛所说,不增不减悉如是”,体现了佛法的永恒不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其真理都是统一的。
“宝积如来为證明,嶪岌巍峨分半座”,引用宝积如来的典故,象征佛法的权威与崇高,如同巍峨的山峰,分座表示佛法的广大与包容。
“此塔彼塔两现前,非一非二叵思议”,以塔的象征,表达了佛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既独立又相互关联,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谁将手擎至感慈,八万四千真塔样”,强调了佛法的普及与实践,如同八万四千种不同的塔样,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无碍光从无纵出,遍非非想无间处”,描述了佛法的无边界与无限可能,如同光明穿透障碍,遍及每一个角落。
“疑情照脱罪垢空,同證一乘无上觉”,指出通过佛法的指引,可以消除疑惑与罪恶,达到觉悟的境界。
“有如不信视龙女,八岁何知顿成佛”,以龙女的故事为例,说明即使在幼小之时,也能通过佛法的启示,迅速成长,成就佛果。
“时不待人勿后悔,速向塔前勤忏礼”,最后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要错过修行的机会,应尽快前往佛塔前,虔诚地进行忏悔与礼拜。
整首诗以莲花为线索,贯穿了佛教的核心理念,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与实践的广泛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