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出处:《汴水斗减舟不能进因寄彦国舍人》
宋 · 梅尧臣
朝落几寸水,暮长几寸沙。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
深滩鳌背出,浅浪龙鳞斜。
秋风忽又恶,越舫嗟初阁。
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朝落:早晨退潮。暮长:傍晚涨潮。
深滩:深水滩。
鳌背:像鳌背的礁石。
浅浪:浅水。
龙鳞:像龙鳞的波纹。
秋风:秋风。
越舫:越地的船只。
嗟:感叹。
初阁:暂停靠岸。
掖垣人:京城的人们。
寥廓:空旷的天地。
翻译
早晨退潮后水面下降几寸,傍晚涨潮时沙滩又增高几寸。深水滩中露出像鳌背般的礁石,浅水中波纹像龙鳞般倾斜摇曳。
秋风突然变得猛烈,船只暂停靠岸。
我坐在舟中,想象着京城的人们,感觉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天地之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汴水退潮时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出水面变化与舟行受阻的景象。首句“朝落几寸水”和“暮长几寸沙”形象地写出早晨水位下降,傍晚沙滩显现的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水位的变迁。接下来,“深滩鳌背出”以鳌背比喻深水中的礁石渐现,而“浅浪龙鳞斜”则以龙鳞形容水面波纹在阳光下闪烁,如同龙鳞般交错。
“秋风忽又恶”引入季节转换,秋风加剧了水势的波动,使得船只难以前行。“越舫嗟初阁”表达了诗人对船只停滞不前的感叹,以及对友人彦国舍人的牵挂。最后两句“坐想掖垣人,犹如在寥廓”,诗人想象彦国身处京城,感受到的可能是同样的辽阔与寂寥,借此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汴水航行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