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当欢有馀乐,在戚亦颓然全文

当欢有馀乐,在戚亦颓然

出处:《和陶怨诗示庞邓
宋 · 苏轼
当欢有馀乐,在戚亦颓然
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
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
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
我昔堕轩冕,毫釐真市廛。
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
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

拼音版原文

dānghuānyǒuzàituírán

yuānmíngānchùyǒunián

jiēxiānshēngsuǒliángpiān

rénjiānshǎoshìwéiyǒuguīyúntián

duòxuānmiǎnháozhēnshìchán

kùnláizhòngyīnyōukuìmián

jīnmáohuòsānqiān

fēngshuìzhīhuángmǎnzhěnqián

níngdāngchūyuàncǎncǎnyān

dànhènzǎoyóutuīyuānmíngxián

注释

欢:快乐。
戚:悲伤。
颓然:疲惫的样子。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宜适:适宜、舒适。
轩冕:官位、权势。
市廛:市集、市井。
重裀:厚垫子。
黄叶:秋天的落叶。
怨句:表达不满的诗句。
孤烟:孤独的炊烟,比喻寂寞或哀愁。
早悟:早些醒悟。
贤:贤能,品德高尚。

翻译

在快乐中尚有余乐,悲伤时也显得疲惫。
陶渊明领悟了这个道理,安心生活多年。
哀叹我与先生,所写的诗与众不同。
人世间少有真正的舒适,唯有回归田园。
我曾放弃官位,如同微小的尘埃在市井中漂泊。
困倦时躺在厚垫上,忧虑和愧疚使我无法入眠。
如今住的破茅屋,一夜之间可能多次迁移。
风雨交加时我浑然不觉,只有黄叶堆积枕边。
宁愿写出表达不满的诗句,凄凉如孤独的炊烟。
只遗憾未能早日醒悟,仍然推崇陶渊明的贤德。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奢侈生活的反思和现实困境中的超然态度。诗中“当欢有馀乐,在戚亦颓然”两句,借用《论语》中的“颓然”一词,意味着无论是喜悦还是忧愁,都能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这种心境正是古代修养之士所追求的。

接着,“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两句,提到东汉时期的隐逸高士嵇康(人称“渊明”),他能够领悟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因而能在平静中度过一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两句中,诗人自叹与朋友之间的交情非凡,但也带有一丝悲哀,因为这种交情不为世俗所理解。

随后的“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离之意,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难以找到真正的安身之地,只有返回到自然界、过简单的农耕生活才是唯一出路。

接下来的几句“我昔堕轩冕,毫釐真市廛。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描述了诗人过去的奢侈生活和现在的窘迫处境,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的痛苦和自责。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则写出了诗人目前简陋的居住条件,甚至需要频繁地更换住所。而“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即便是在风雨交加之夜,也能安然入睡。

最后,“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悔恨和自责,如同薄弱无力的孤烟。结尾“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则是对自己未能早日醒悟到真正生活智慧的懊恼,同时又在赞叹嵇康那样的高士,他们能够早早领悟生命真谛。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超然物外的向往,以及对自己过往奢侈生活方式的反思。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