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宋 · 苏轼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注释
四州环一岛:四周环绕着一个岛屿。百洞蟠其中:众多洞穴隐藏其间。
西北隅:西北角。
月半弓:半弯新月。
积水空:空旷无边的积水。
安归:何处归宿。
真途穷:路途迷茫。
大瀛海:大海。
谈天翁:天翁(传说中的仙人)。
太仓:广袤粮仓。
雌雄:胜负。
幽怀:内心思绪。
天风:天籁之风。
鳞甲:山峦如甲。
笙钟:山谷中的乐音。
钧天宴:群仙聚会的宴乐。
未终:尚未结束。
期:归期。
青童:年轻的神仙。
急雨:急促的雨。
群龙:众多诗人。
笑电:带笑的闪电。
东坡老:苏东坡。
颜衰:年老。
工:有智慧。
蓬莱宫:仙境蓬莱。
翻译
四周环绕着一个岛屿,众多洞穴隐藏其间。我行走在西北角,仿佛穿越半弯新月。
登高远眺中原,只见一片积水空旷无边。
此生何处归宿,环顾四周,路途迷茫。
遥望大海,静坐吟诵,仿若与天翁交谈。
在这广袤粮仓中,一粒米看似微小,却不知胜负。
内心思绪突然开朗,倾听天风长啸。
千座山峦似披甲,万谷回荡乐章。
怎能料定不是群仙聚会,宴乐尚未终了。
欣喜我归期将近,举杯邀请青童共饮。
急雨似乎有意,催促诗兴如群龙奔腾。
梦境中的云彩忽然变色,闪电也显出笑意。
或许会惊讶东坡老去,言语虽衰,智慧仍在。
这美妙的声音久违已久,不再闻于蓬莱仙境。
鉴赏
诗人在描绘一处岛屿的壮丽景象,四周环抱着这片陆地,有无数洞穴交织其间。诗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写出了诗人亲身经历的景致,仿佛在探索自然之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登高远眺,眼前却是连绵的水域,这或许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远方故土的思念和渴望。“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的渴望,但又不无困顿与迷茫。
随后,诗人转向大瀛海,坐而咏叹天地之广阔。在这茫茫太仓之中,一米之物谁能称雄?这里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功名利禄的淡然与超脱。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或许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解放和对自由的向往。
接下来的“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则描绘出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仿佛大地在进行着一种神秘的交响。诗人自问为何不与群仙为伍,却又意识到自己并未真正融入那宴席之中。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归乡时刻的期待和喜悦,以及对友人的招待。而急雨似乎也在提醒诗人不要忘记诗意的追求,于是他以诗歌的形式与群龙交流思想。
梦中变幻,笑声亦随之改变,这一切都让人感到神秘莫测。最后,诗人感叹东坡老人的风采不减,而自己却在语言上显得笨拙无比。久而久之,这种美妙的声音竟然没有从蓬莱宫中传来,这或许是对理想世界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既有超凡脱俗的意境,也不乏世俗的情感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