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出处:《答石秀才月下》
宋 · 曾巩
今宵月色明千里,秋水与天无表里。
树木矫矫蛟龙蟠,屋瓦鳞鳞雪霜洗。
林下病人毛骨醒,目爱清光不知已。
秋风自作竽籁声,更送城笳夜深起。
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
子真爱我常存心,安用芜辞烦笔纸。
树木矫矫蛟龙蟠,屋瓦鳞鳞雪霜洗。
林下病人毛骨醒,目爱清光不知已。
秋风自作竽籁声,更送城笳夜深起。
客衾初寒睡未能,忽得子诗哦以喜。
子求我和何勤劬,我知枯疏少知己。
子真爱我常存心,安用芜辞烦笔纸。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色的明亮与广阔,千里之外的景象清晰可见,秋水与天相接,融为一体。诗人运用比喻,将树木比作矫健盘旋的蛟龙,屋瓦则如经霜雪洗礼后的鱼鳞,形象生动。林中的病者也被这清冷月光所触动,精神为之一振。
诗人沉浸在月色中,感受到秋风奏出自然的乐章,伴随着城中的笳声,夜晚显得更深沉。他虽然身在客舍,初感寒意难以入眠,但石秀才的诗作却给他带来了喜悦,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
石秀才请求和诗,诗人感慨自己虽才疏学浅,但对石秀才的真挚友情深感欣慰,认为对方无需过多的辞藻,真情实感就足够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