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
出处:《葺东斋》
宋 · 苏辙
敝屋如燕巢,岁岁添泥土。
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
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
图书易新幌,几杖移故处。
宵眠不择安,鼻息若炊釜。
儿孙喜相告,定省便蚤莫。
我生溪山间,弱冠衡茅住。
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
苦恨无囊金,莫克偿地主。
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
泥多暂完洁,屋老终难固。
况复非吾庐,聊尔避风雨。
图书易新幌,几杖移故处。
宵眠不择安,鼻息若炊釜。
儿孙喜相告,定省便蚤莫。
我生溪山间,弱冠衡茅住。
生来乏华屋,所至辄成趣。
苦恨无囊金,莫克偿地主。
投老付天公,著身岂无所。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敝屋:破旧的房子。燕巢:比喻简陋的住所。
添泥土:逐年增建修补。
终难固:难以长久稳固。
聊尔:姑且如此。
图书易新幌:更换书卷的帘幕。
几杖:桌椅。
宵眠:夜晚睡眠。
炊釜:烧火做饭的锅。
定省:早晚问候。
衡茅:简陋的茅草屋。
辄成趣:总能找到乐趣。
囊金:大量的金钱。
地主:拥有土地的人。
投老:年老时。
著身:安身立命。
翻译
我的房子像燕子窝,每年添上新泥土。虽然泥土多时能保持清洁,但老屋终究难以坚固。
更何况这并非我真正的家,只是暂时躲避风雨的地方。
书本换上新的帘幕,桌椅也移到旧的位置。
夜晚睡觉不再挑剔安稳,呼吸声粗重如锅灶。
儿孙们欢喜地分享,早晚问候变得频繁。
我生于山水之间,二十岁时就住在简陋的茅草屋。
自出生就没有华丽的居所,但到哪里都能找到乐趣。
遗憾的是没有财富,无法偿还地主的土地。
年老后只能听天由命,难道就没有容身之处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葺东斋》,诗人以自述的方式,描绘了他居住的简陋东斋的状况。"敝屋如燕巢"形象地比喻房屋破旧,犹如燕子的巢穴,每年都要添加泥土修缮,但因年久失修,始终难以坚固。诗人强调这不是他理想的居所,只是为了避风雨而暂居。他提到图书更换了新的帘幕,家具也随时间移动,夜晚睡觉时连安稳的床铺都找不到,只能凑合,鼻息声粗重如锅灶燃烧。
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朴素态度,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自得其乐,认为在山水之间的生活自有其趣味。他遗憾没有足够的财富,无法偿还地主,只能听天由命,感叹人生无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