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无赤白烽长偃,绶有银黄肘不闲
出处:《寄夏州张中丞》
明 · 王世贞
然明风绩许谁攀,西断单于指掌间。
投笔欲干蒲类海,如椽还湿贺兰山。
蘘无赤白烽长偃,绶有银黄肘不闲。
闻道秦天犹咫尺,未须愁问玉门关。
投笔欲干蒲类海,如椽还湿贺兰山。
蘘无赤白烽长偃,绶有银黄肘不闲。
闻道秦天犹咫尺,未须愁问玉门关。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寄夏州张中丞》。诗中以壮志豪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充满英雄气概的画面。
首句“然明风绩许谁攀”,以“然明”二字开篇,寓意光明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卓越功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难以超越的感慨。接下来,“西断单于指掌间”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友人的军事才能比作能够轻易控制敌方首领,展现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投笔欲干蒲类海,如椽还湿贺兰山”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友人的雄心壮志和英勇事迹。投笔从戎,意在表明友人放弃文职,投身战场的决心;“干蒲类海”和“湿贺兰山”则分别用以形容友人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形象,以及其战斗之激烈和艰苦。
“蘘无赤白烽长偃,绶有银黄肘不闲”两句,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和平时期和战时的不同状态。和平时期,烽火不燃,象征着友人得以休养生息;而在战时,友人却始终忙碌,无法抽身,展现了其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
最后,“闻道秦天犹咫尺,未须愁问玉门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虽然友人可能面临遥远的边疆挑战,但诗人相信,只要友人坚守信念,终将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辉煌成就的赞美和对其未来前景的展望,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