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旧巾栉,至今袭且藏
出处:《上冢吟》
宋 · 文天祥
余昔从君时,上堂拜姑嫜。
相携上祖冢,岁时持酒浆。
姑嫜相继没,马鬣不在乡。
共君瓯盂饭,清涕流襦裳。
君贫初赴官,有家不得将。
妾无应书儿,松槚自成行。
君别不复归,岁月何茫茫。
长安拥朱绶,执雁事侯王。
岂无一纸书,道路阻且长。
年年酹寒食,妾心良自伤。
君家旧巾栉,至今袭且藏。
谅君霜露心,白首遥相望。
相携上祖冢,岁时持酒浆。
姑嫜相继没,马鬣不在乡。
共君瓯盂饭,清涕流襦裳。
君贫初赴官,有家不得将。
妾无应书儿,松槚自成行。
君别不复归,岁月何茫茫。
长安拥朱绶,执雁事侯王。
岂无一纸书,道路阻且长。
年年酹寒食,妾心良自伤。
君家旧巾栉,至今袭且藏。
谅君霜露心,白首遥相望。
注释
姑嫜:婆母和婶娘。祖冢:祖先的坟墓。
岁时:每年的时节。
清涕:清泪。
赴官:去做官。
松槚:松树和槚树,常用于指代坟墓。
朱绶:红色的丝带,象征高官。
执雁:古代习俗,使者传递书信时手执雁形木牌。
寒食:清明节前一两天,民间有禁火、祭祖的习俗。
谅:相信,料想。
翻译
我昔日跟随你时,曾上堂拜见婆母婶娘。我们一起上祖坟祭扫,每年都会带着酒和食物。
婆母婶娘相继离世,他们的墓地不在故乡。
与你共餐,泪水滴湿了衣裳。
你贫穷时初次去做官,无法携带家眷。
我没有孩子能写信,只有松槚陪伴左右。
你一去不回,时光漫长而迷茫。
你在长安身居高位,侍奉君王。
难道没有一封家书?只是路途遥远难以送达。
每年寒食节我独自祭奠,内心深深哀伤。
你家旧日的衣物,至今我还保存着。
我相信你心中充满霜露般的思念,我们在远方默默相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上冢吟》,通过对过去与亲人共度时光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余昔从君时,上堂拜姑嫜”两句,以温馨的笔触描绘出诗人与亲人共同生活的幸福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在“相携上祖冢,岁时持酒浆”中,诗人通过祭扫祖坟的情境,传递了对先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家族传统的重视。随后“姑嫜相继没,马鬣不在乡”两句,描绘出亲人的离去和家园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亲人后的哀伤与孤独。
“共君瓯盂饭,清涕流襦裳”则是对夫妻共同生活的回忆,通过简单的饮食场景,传递出生活中的平凡而又温馨。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破,“君贫初赴官,有家不得将”表明了诗人因仕途之故不得不离开家庭,开始了异乡漂泊的生涯。
“妾无应书儿,松槚自成行”则是妻子对离别丈夫的心情写照,无奈之中只有借助自然(松树与竹林)来排解内心的寂寞。随后的“君别不复归,岁月何茫茫”更是表达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以及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
在后半部分,“长安拥朱绶,执雁事侯王”中,诗人通过对京城长安繁华景象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奔波劳碌,而“岂无一纸书,道路阻且长”则表达了与远方亲人的信息隔绝和心路阻塞。
最后,“年年酹寒食,妾心良自伤”和“君家旧巾栉,至今袭且藏”两句,以深沉的感情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亲情的珍视。全诗以“谅君霜露心,白首遥相望”收尾,不仅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彼此之间深厚情感的肯定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