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
出处:《俗讹叹》
清 · 林占梅
俗语传易讹,方言洵可嗤。
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
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
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
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
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
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
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
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
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
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
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
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
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
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
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清晨来妇子,自谓娘与儿。
询渠来何故,云欲请「布司」。
此地非省会,其言实可疑。
儿谓母言误,系欲延「布师」。
兹语更莫解,盘问转支离。
嗫嚅重申告,被盗不知时。
昨日始觉察,寻踪叹已迟。
欲请「布师爷」,神灵为觅追。
厅幕无此姓,即有不在斯。
沉吟忽喷饭,憬然心已知。
乃系城隍庙,两庑六司随。
一司曰「速报」,显赫有威仪。
凡有被盗者,请祷无停期。
闻神在我家,半向致嗟咨。
方言讹相袭,俗语真匪思。
「速」字简截去,「布」「报」浑参差。
足见抄旧方,不可轻为医。
因讹而传讹,日久误愚痴。
然亦未足怪,曾闻杜十姨。
鉴赏
这首诗《俗讹叹》由清代诗人林占梅所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揭示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错误,以及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故事中,一位妇人带着孩子来到一个非省会的地方,声称要请“布司”,但她的孩子认为她可能想要请的是“布师”。双方的对话充满了误会,最终妇人解释说她是想请“布师爷”来帮助寻找失窃之物。然而,这个解释也让人感到困惑,因为当地并没有这样的职位存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妇人突然想起她可能是想请城隍庙中的“速报司”来帮忙。这个司职负责迅速通报消息,包括失窃案件。妇人的解释让在场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她是在寻求神灵的帮助。
诗中反映了方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以及人们在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时可能会产生的误解。同时,也讽刺了社会上对传统习俗和迷信的依赖,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简化或曲解现象。最后,诗人以“曾闻杜十姨”的典故结尾,进一步强调了语言和信息传播中错误的普遍性和复杂性,并暗示了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提醒人们在交流和理解中保持审慎和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