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
宋 · 孙介
整棹姚江到海陵,稽徊四十日行程。
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
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
夫妻白首皆天幸,三乐无惭好弟兄。
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
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
夫妻白首皆天幸,三乐无惭好弟兄。
注释
整棹:整艘船。姚江:地名,位于中国浙江。
海陵:地名,可能指江苏泰州一带。
稽徊:犹豫不决,徘徊。
既诺:既然承诺。
交承约:互相约定。
信义明:诚信显明。
戚戚:忧心忡忡。
终岁虑:全年忧虑。
琅琅:形容读书声清脆响亮。
诵书声:读书声。
夫妻白首:夫妻到老。
天幸:上天的恩赐。
三乐:人生的三大乐事。
好弟兄:亲密的兄弟姐妹。
翻译
整艘船从姚江出发驶向海陵,四十天的旅程中犹豫不决。既然相遇便承诺了约定,稍作等待更能彰显诚信的光辉。
心中不再忧虑整年的事情,读书声琅琅已然响起。
夫妻直到白头都是上天的恩赐,三生有幸成为亲密的兄弟姐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亲友在旅途中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信义和夫妻之情的珍视。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
“整棹姚江到海陵,稽徊四十日行程。”一开始,诗人描绘了自己从姚江出发至海陵的旅途,这段路程耗时四十日,通过“稽徊”一词,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思与期待。
“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朋友重逢后的喜悦和对承诺的重视,以及对信用的坚守。通过“相逢”、“诺交”等词语,传递出了一种真挚的情谊。
“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知识的渴望。通过“戚戚”、“琅琅”等拟声词,营造出一种宁静且充满学问氛围的意境。
“夫妻白首皆天幸,三乐无惭好弟兄。”最后两句诗抒发了对婚姻美满和兄弟情谊的赞叹。诗人认为夫妻相守至老是上天所赐的大幸,而这种美好的关系,也让人感到无需羞愧。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真挚情感的珍视,以及内心深处对于知识与生活和谐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