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古瀛海,平地无寸山
出处:《蒋其祥订游西山同人促归不及待怅然留别》
明 · 纪坤
我家古瀛海,平地无寸山。
北行到京国,始见翠扫天。
往来咫尺地,不及穷跻攀。
友朋日相笑,俗病何由痊。
岂知阻登陟,不尽因痴顽。
清晖娱耳目,奇福天所悭。
苍松白石下,兹事皆前缘。
蜡屐约西迈,脂牵仍南还。
侧想九节杖,直上万仞巅。
俯视见百里,一气如浮烟。
豆人而寸马,蠕蠕相后先。
慨焉念故人,逐队行其间。
斜阳渡圣水,疲马不可鞭。
北行到京国,始见翠扫天。
往来咫尺地,不及穷跻攀。
友朋日相笑,俗病何由痊。
岂知阻登陟,不尽因痴顽。
清晖娱耳目,奇福天所悭。
苍松白石下,兹事皆前缘。
蜡屐约西迈,脂牵仍南还。
侧想九节杖,直上万仞巅。
俯视见百里,一气如浮烟。
豆人而寸马,蠕蠕相后先。
慨焉念故人,逐队行其间。
斜阳渡圣水,疲马不可鞭。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纪坤的《蒋其祥订游西山同人促归不及待怅然留别》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瀛海的深深怀念和对京城山水的初次领略。他感叹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近在咫尺也无法尽情攀登欣赏美景,朋友间的笑谈也无法治愈世俗的忧虑。诗人意识到,未能尽兴登山是由于自身的固执和愚顽,但他仍然期待着能与友人共赏清晖,哪怕这可能是天命所限。
他想象着自己穿着蜡屐,计划西行再往更远处探索,但最终还是决定南归,心中暗许将来有机会手持九节杖直登万仞高峰,俯瞰百里景色,如同浮云般轻盈。诗人以豆人寸马的微小形象,生动描绘出队伍中人们的形态,感叹与故人的相聚如同在人群中蠕动,疲惫不堪。
最后,夕阳西下,诗人疲惫至极,连马匹都无法驱策,流露出深深的遗憾和依恋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