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洗翠帘当曲径,风飘香雪落残书
出处:《故园脩竹日在目中家人来都下问以诗五首》
明 · 孙承恩
故园脩竹近何如,屋后筼筜百数馀。
雨洗翠帘当曲径,风飘香雪落残书。
莫将稚笋堪清供,况可顽童砟钓鱼。
纵适敢希唐士达,赋归或似汉时疏。
雨洗翠帘当曲径,风飘香雪落残书。
莫将稚笋堪清供,况可顽童砟钓鱼。
纵适敢希唐士达,赋归或似汉时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修竹的深情回忆与思念。开篇“故园脩竹近何如”,诗人以疑问句式表达了对故乡修竹生长状况的关切,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接着,“屋后筼筜百数馀”一句,点明了修竹的数量之多,营造出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
“雨洗翠帘当曲径,风飘香雪落残书”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雨后修竹的清新与风中竹叶的轻盈,仿佛翠绿的帘幕在小径上展开,而竹叶随风飘落,如同香雪般洒落在残破的书籍上,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的文人情怀。
“莫将稚笋堪清供,况可顽童砟钓鱼”两句,通过禁止将幼小的竹笋作为清雅的装饰品和禁止顽童用竹笋钓鱼,表达了诗人对修竹的爱护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界的尊重。
最后,“纵适敢希唐士达,赋归或似汉时疏”两句,诗人自谦不敢奢望像唐代士大夫那样功成名就,但或许能像汉代的隐士一样,过着自由自在、赋诗归隐的生活。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乡修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童年记忆的怀念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