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早晚献诗还扈跸,仙人台上望神州全文

早晚献诗还扈跸,仙人台上望神州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此行未见黄松客,欠上千山揽盛秋。
长白一支雄秀最,辽东三老典刑留。
万方稔乱群薰穴,七字高吟独倚楼。
早晚献诗还扈跸,仙人台上望神州

鉴赏

这首诗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辽阳黄黎雍式叙徵题千山觅句图久无以报东来题寄》。诗中描绘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首联“此行未见黄松客,欠上千山揽盛秋”表达了诗人未能亲临千山欣赏秋色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黄松客”可能是指千山的自然风光,而“千山揽盛秋”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千山的壮丽景色。

颔联“长白一支雄秀最,辽东三老典刑留”将目光转向东北的地理特征,提到长白山的雄伟与秀丽,以及辽东地区历史上的三位重要人物(“三老”),他们的事迹如同典范一般留存于历史之中,象征着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

颈联“万方稔乱群薰穴,七字高吟独倚楼”则转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里“万方稔乱”可能指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群薰穴”比喻那些滋生祸乱的角落。而“七字高吟”则可能是诗人对某个事件或问题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七个字的吟诵,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思考。“独倚楼”则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的孤独与深思。

尾联“早晚献诗还扈跸,仙人台上望神州”表达了诗人期待有机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智,希望能够得到君主的赏识,并在仙人台上眺望祖国大地,寓意着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对自身使命的坚定信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也反映了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