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自昔祊田供黍稷,于今辇道没蒿莱全文

自昔祊田供黍稷,于今辇道没蒿莱

出处:《钱塘秋兴
明 · 袁华
慈云岭下拜郊台,遗老曾看卤簿来。
自昔祊田供黍稷,于今辇道没蒿莱
金河雁过沈寒日,银海凫飞化劫灰。
更上高丘表忠观,残碑剥落重兴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华的《钱塘秋兴(其二)》,描绘了慈云岭下的景象以及历史遗迹引发的感慨。首句“慈云岭下拜郊台”写诗人站在慈云岭下,遥想昔日皇家祭祀的盛况,曾经的郊天台如今只剩下历史的记忆。次句“遗老曾看卤簿来”进一步强调过去的繁华,提及那些见过宏大仪仗的老人们。

第三句“自昔祊田供黍稷”回忆起往昔农田里供奉五谷神祇的场景,象征着农耕文化的传统。然而,“于今辇道没蒿莱”则揭示了时光变迁,当年的皇家大道如今已被荒草掩盖,显得荒凉。

“金河雁过沈寒日”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凄凉画面,大雁南飞,落日余晖映照在冰冷的河面上。最后一句“银海凫飞化劫灰”借银海(可能指湖水)中的野鸭消失,暗示世事如梦,一切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逝,只剩残碑记录着过往。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哀叹,以及对忠烈精神的缅怀。“更上高丘表忠观,残碑剥落重兴哀”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面对残破的忠烈纪念,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