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推理难知,坐观境自胜
出处:《界鱼石》
清 · 陆应谷
澄江与江川,两地海相近。
一水横跨之,长绳系明镜。
行人道路通,奔走由山径。
云何两地鱼,势若相寻竞。
怪石立水间,疆域成分定。
衔尾接续来,回头各奔迸。
异哉鱼无知,果谁司其令。
我疑此石神,能使鱼退听。
细推理难知,坐观境自胜。
天巧辟玲珑,树影空青映。
若逢米襄阳,摄衣拜亦称。
我欲遣五丁,移助园林兴。
石去鱼自安,往来各随性。
一水横跨之,长绳系明镜。
行人道路通,奔走由山径。
云何两地鱼,势若相寻竞。
怪石立水间,疆域成分定。
衔尾接续来,回头各奔迸。
异哉鱼无知,果谁司其令。
我疑此石神,能使鱼退听。
细推理难知,坐观境自胜。
天巧辟玲珑,树影空青映。
若逢米襄阳,摄衣拜亦称。
我欲遣五丁,移助园林兴。
石去鱼自安,往来各随性。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陆应谷的《界鱼石》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生动画面。诗中以澄江和江川为背景,通过比喻将江水比作明镜,横跨两岸的长绳象征着自然的巧妙连结。行人沿着山路穿行,而江中的鱼儿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竞相游动,形成奇特的衔尾景象。
诗人对界鱼石的神奇作用感到惊讶,认为可能是石头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能让鱼儿听从指挥。他甚至想象如果米芾(米襄阳)这样的大画家在此,也会被此景所吸引,脱帽致敬。诗人还表达了想要借助人力移动这块石头,以增添园林的趣味,但最终意识到鱼儿与石头共生的和谐,让它们各自自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以及对艺术审美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