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出处:《野老歌》
唐 ·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农:贫穷的农民。山住:住在山区。
三四亩:少量的土地。
苗疏:庄稼稀疏。
税多:税收沉重。
不得食:无法吃饱。
化为土:变成泥土。
岁暮:年底。
锄犁:农具。
空室:空房子。
呼儿登山:叫唤孩子上山。
橡实:橡树果实。
贾客:商人。
珠百斛:大量的珍珠。
船中养犬长食肉:船上养的狗有肉吃。
翻译
一位老农住在深山中,耕种着仅有三四亩的山田。因为田里的庄稼稀疏,税收繁重,他连饭都吃不上,收获的粮食只能缴入官仓,最终化为泥土。
到了年终,他空荡的农舍旁,只有锄头和犁,叫儿子上山去捡拾橡实充饥。
而西江的商人却满载着价值百斛的珍珠,他们的船上养的狗都能天天吃到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在山中贫困的生活状态。开篇便点明了老农的生活环境和经济状况,通过“耕种山田三四亩”表达出他赖以维生的土地数量有限。
接着,“苗疏税多不得食”一句,反映出了农业生产的艰难和税收的沉重。尽管老农辛勤劳作,但因自然条件限制(苗疏)加上繁重的税负,使得他的收成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输入官仓化为土”则是对前述税收问题的进一步阐释,意味着即便是少量的收获也要上缴给官方,最终在官仓中消耗殆尽,好像土地生出又归于尘土一样,凸显了老农的无奈和悲哀。
诗歌后半部分转向老农年末时的境况,“岁暮锄犁傍空室”描绘的是在年终的时候,他还得继续劳作,以维持生计。紧接着“呼儿登山收橡实”则展现了家庭成员共同度过困难时期的情景,老农呼唤着他的孩子们一起上山收集橡树的果实,作为生活所需。
最后两句“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是对比老农艰苦生活的一种映照。西江的商人拥有珠宝百斛,享受着富裕的生活,他们的船上还养着狗,这些狗能够长时间吃到肉食,与老农家收集橡实以果腹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比贫富生活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