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奇本自天,岂直循斯须
出处:《感寓二十首 其十九》
宋 · 刘弇
快牛为犊时,数能破人车。
駃騠生七日,超母每有馀。
经奇本自天,岂直循斯须。
里社有病樗,黔南有駮驴。
一生便凡散,嗤彼众所俱。
下愚与上智,此理信不诬。
駃騠生七日,超母每有馀。
经奇本自天,岂直循斯须。
里社有病樗,黔南有駮驴。
一生便凡散,嗤彼众所俱。
下愚与上智,此理信不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弇创作的《感寓二十首》中的第十九首,通过对比不同种类的动物,探讨了智慧与平凡之间的差异。诗中以“快牛”、“駃騠”、“病樗”和“駮驴”等形象,寓意人生的不同境遇和智慧的高低。
首先,“快牛为犊时,数能破人车。”这里将“快牛”比喻为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能力的人,即使在幼小的时候,也能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力量,甚至能够破坏大车,象征着潜力巨大。
接着,“駃騠生七日,超母每有馀。”“駃騠”是一种速度极快的马,出生七天就能超越母亲,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就能超越前辈或同辈,展现出惊人的成长速度和超越能力。
然后,“经奇本自天,岂直循斯须。”这句话强调了天赋异禀的个体,他们的才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天生具备,不是短暂的模仿或学习所能达到的。
之后,“里社有病樗,黔南有駮驴。”“病樗”可能是指生长不良的树木,而“駮驴”则是指毛色杂乱的驴子,这两者分别代表了不被重视或难以发挥潜力的个体,暗示了社会中存在被忽视的潜在人才。
最后,“一生便凡散,嗤彼众所俱。”这句话指出,有些人一生都平凡无奇,嘲笑那些被大众普遍认同的平凡之人,强调了对独特性和卓越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动物的形象比喻,反映了对个人才能、成长速度、天赋以及社会评价的思考,鼓励人们珍惜和培养自身的独特才能,同时也提醒社会要公正地看待个体差异,避免因表面的平凡而忽视潜在的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