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出处:《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
宋 · 林逋
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
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
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洒翰嶙峋壁,返驾旃檀林。
回睨窣堵峰,天半千万寻。
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
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
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
经台复丹井,扪萝常遍临。
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
所以仁惠政,及物一一深。
洒翰嶙峋壁,返驾旃檀林。
回睨窣堵峰,天半千万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陈学士一同游览灵隐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山壑气相合,旦暮生秋阴”展现了山间景色的变换,暗示着秋天的来临。接下来,“松门韵虚籁,铮若鸣瑶琴”以悠扬的松涛声比喻为瑶琴之音,营造出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举目群状动,倾耳百虑沉”表达了诗人观察入微,倾听万物,内心得以沉淀。在游览中,他感到轻松愉快,“按部既优游,时此振衣襟”,流露出闲适之情。诗人通过“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表达对泉水清澈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开阔。
“飘飖白猿声,答我雅正吟”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和谐,白猿的叫声仿佛回应着诗人的高雅诗篇。诗人频繁地探访经台和丹井,表现出对古迹的敬仰,“鹤盖青霞映,玉趾苍苔侵”描绘了仙鹤与青霞、苍苔的景象,增添了神秘色彩。
“温颜煦槁木,真性驯幽禽”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他的仁爱之心深入万物。最后,诗人提笔在峭壁上题诗,结束一天的游历,回归檀林,回首远望,灵隐寺的高峰直插云霄,给人以壮丽之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隐寺的自然风光,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他对自然、人文和仁政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