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馀岘山刻,千载尚光新
出处:《签书胡公挽词三首 其三》
宋 · 孙觌
名字标仙籍,真游返帝闉。
一尊无复日,百卉自争春。
井废无沈辖,车悬有吐茵。
空馀岘山刻,千载尚光新。
一尊无复日,百卉自争春。
井废无沈辖,车悬有吐茵。
空馀岘山刻,千载尚光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已故友人的追思与缅怀之情,通过景物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展现了逝者虽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依旧鲜活如初的主题。
首句“名字标仙籍,真游返帝闉”,以“仙籍”和“帝闉”为背景,暗示逝者生前的非凡成就与高尚品德,仿佛已步入仙界,与天地同游,表达了对其超凡脱俗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接着,“一尊无复日,百卉自争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逝者的离世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永恒之间的反差,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永存的感慨。
“井废无沈辖,车悬有吐茵”则通过具体的物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井口的沉没与车上的灰尘,象征着逝者离开后留下的痕迹逐渐消失,而“吐茵”(指车盖上装饰的丝织品)的悬挂,则暗示着逝者曾经的荣光与影响力依然存在,只是形式上不再。
最后,“空馀岘山刻,千载尚光新”以岘山的石刻为例,说明逝者的精神与功绩如同山石一般,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表达了对逝者不朽精神的颂扬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不仅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高尚品格与精神追求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