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出处:《淮南送李司空朝觐》
唐 · 罗隐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镕。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镕。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宵旰:形容帝王勤于政事,日夜操劳。丹诏:指皇帝的红色诏书,表示重要命令。
宣父:对孔子的尊称。
武侯: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天下。
腊后春前:冬季结束,春季开始的时间。
东封:古代帝王祭泰山,象征东至,加强王权。
翻译
圣明的君主日夜期盼着国家安定繁荣,皇帝的红色诏书从西方传来,恩泽如雨露般浓厚。孔子之道崇高,无需再感叹未逢明主,像诸葛亮那样才华横溢的人本应辅佐英主如龙飞天。
整个天下如同巨大的宝鼎,最终需要有人来承担重任,万物如同等待熔铸的铜材。
冬去春来之际,还有什么期待?就等着看官员们上奏,计划东进祭拜泰山以示皇权的巩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淮南送李司空朝觐》,从诗中可以看出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仰慕与不舍,以及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
"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诏西来雨露浓。" 这两句写的是皇帝晚上眺望着时光的流逝,发出一道道庄严而又温润如春雨般的诏书,这里的“圣君”指代李司空,即将要去朝觐的朋友,而“丹诏西来”则喻示着官方文书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宣父道高休叹凤,武侯才大本吟龙。" 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著名的宣子与张良(武侯)的赞颂,意在表达诗人对于李司空学问渊博、才能卓越的钦佩之情。
"九州似鼎终须负,万物为铜只待镕。" 这两句则是比喻天下国家如同锅炉中的金属,需要熔炼成型,而万物都像铜材一样,只要加热即可塑形。这表达了诗人对于李司空能够整合天下的期望。
"腊后春前更何事,便看经度奏东封。"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希望在冬尽春初之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看到他顺利通过官职的考核,得到朝廷的认可和任命。
整首诗以优美的辞藻、深邃的意境和浓郁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政治生活中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