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
出处:《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宋 · 苏轼
高田生黄埃,下田生苍耳。
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
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
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
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
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
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
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
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
苍耳亦已无,更问麦有几。
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
不知雨从何处来,但闻吕梁百步声如雷。
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
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
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
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
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旱情图景,通过对比高田和下田的不同作物生长状况,反映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诗人通过询问麦子的情况,表达了对雨水的迫切期待。蛟龙睡足亦解惭,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对于天气变化的无奈和希望。
二麦枯时雨如洗,是全诗的转折点,表现了雨水到来的喜悦,但这种喜悦是短暂的,因为随后的饥火烧肠作牛吼,又反映出干旱带来的痛苦。诗人通过试上城南望城北,际天菽粟青成堆,展现了期待丰收的心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半年不雨坐龙慵,共怨天公不怨龙,是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无奈,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诗人随后写到今朝一雨聊自赎,龙神社鬼各言功,表达了人们在雨水来临时对天气的感激和对神灵的祈求。
最后,无功日盗太仓谷,嗟我与龙同此责,是对自己的反省,也是对自然灾害的一种无力感。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为官员的责任和担当的一种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古代社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也反映出诗人对农业、农民以及自然界深刻的理解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