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秋声连戍角,洞庭月色在渔舟
出处:《夜泊武昌城下》
元末明初 · 蓝智
苍山斜枕汉江流,自古东南重上游。
巫峡秋声连戍角,洞庭月色在渔舟。
白云黄鹤悠悠思,落木啼乌渺渺愁。
独夜悲歌形胜地,灯前呼酒看吴钩。
巫峡秋声连戍角,洞庭月色在渔舟。
白云黄鹤悠悠思,落木啼乌渺渺愁。
独夜悲歌形胜地,灯前呼酒看吴钩。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智的《夜泊武昌城下》描绘了一幅江边月夜的画面,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首句“苍山斜枕汉江流”以苍茫的山峦斜倚在浩渺的汉江之上,展现了地理形势的雄浑壮丽。次句“自古东南重上游”则点出武昌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地理位置,暗示了历史的厚重。
颔联“巫峡秋声连戍角,洞庭月色在渔舟”通过巫峡的秋风和戍楼的号角声,以及洞庭湖上的渔舟与皎洁月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寓含着诗人对边关战事的忧虑和对渔人生活的想象。
颈联“白云黄鹤悠悠思,落木啼乌渺渺愁”借白云黄鹤的飘渺和落木乌鸦的哀鸣,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悠远思绪和淡淡的哀愁,表达了对故乡或远方的思念之情。
尾联“独夜悲歌形胜地,灯前呼酒看吴钩”在夜晚的孤独中,诗人借悲歌抒发情感,举杯对月,凝视手中的吴钩(古代兵器),透露出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整首诗以景生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身处乱世,心系国家,又怀才不遇的复杂心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