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出处:《送刘伯光》
明 · 王守仁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哲思。首句“五月茅茨静竹扉”以简练之笔勾勒出送别的季节与地点,五月的炎热与竹扉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氛围。接着,“论心方洽忽辞归”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突然分别时的意外与不舍。
“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两句,通过想象友人独自驾舟于江上,面对炎炎夏日,以及对家中年迈父母的眷恋,展现了友情与亲情的交织,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性深处情感的深刻洞察。
“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则转向对学问与人生的思考,提出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不应止步于表面,而是要探寻其背后的真谛。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诗人对自己追求真理的自我反思。
最后,“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以西湖为背景,预示着友人将在此地寻求心灵的平静与生活的乐趣。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生活态度的向往——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情、亲情、学问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