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惟其的之,是以射之全文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出处:《息壤诗,并叙
宋 · 苏轼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于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鉴赏

这首诗名为《息壤》,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之手。诗中借助神话想象,通过“帝”这一抽象的权力象征来表达对自然法则和君主权威的敬畏与批判。

开篇三句以宏大的画面展现了天帝对于大地的掌控与庇护。"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意在强调天帝对土地的养育和保护,如同筑起高台来守护这片土地。"有神司之,随取而培"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维系着这个世界的秩序,每一次天帝的行动都伴随着神明的操控。

紧接着,诗人通过“帝敕下民,无敢或开”表达了君主对臣民的命令与禁令,以及臣民对于这一权威的服从。这里的"敕"字体现了上天或君王的不可违抗的命令,而臣民则不敢有任何异议。

然而,诗人在后文中转换了语气,通过“惟帝不言,以雷以雨”暗示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可能不经意料地发怒。"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则表现出人们对于这种自然界或君主权威的敬畏与恐惧,同时也在祈求避免天帝或君王的愤怒。

接下来的几句“帝茫不知,谁敢以告。帝怒不常,下土是震”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表达了对于权威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这种不稳定性的恐怖后果。

最后,“使民前知,是役于民。无是坟者,谁取谁干。惟其的之,是以射之”则转向批判,对于人民的压迫与剥削进行了隐晦的指控。这几句诗意在表达,即便是在维系秩序的过程中,也可能隐藏着对民众的剥夺和不公,进而质疑这种所谓的“秩序”是否真正为了人民的福祉。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苏轼对于自然与权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社会不平等与君主专制的批判态度。